固有印象未必就是對的

  中學時一直沒有計畫在內地升學的李宏熙,曾經對於內地高校的印象是“很紅底”,認為在內地高校讀書的自由度不大,他表示當時特別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內地相關部門封鎖了許多國際上知名的社交網站上,這讓他感覺相比澳門,身處內地想要吸收國際性的資訊要困難得多。不過後來李宏熙在出席了哥哥在華僑大學的畢業典禮之後對內地高校有了一番新看法,他說在畢業禮的時候映入眼簾的是師生之間融洽相處的畫面,而這打破了他以往的印象,他曾經以為在內地學生和教授之間的相處具有莫大的鴻溝,但眼前所見讓他感到其實在內地高校中師生很親近。當華大的老師知道他是來參加哥哥畢業禮的時候非常熱情地歡迎他,還和他吃了頓晚餐。在聊天過程中,宏熙知道了老師對澳門的學生充滿了期望,瞭解到老師覺得澳生孤身來到廈門讀書不容易,希望來內地升學的澳生在畢業回澳後能夠有一番的大作為。是此經歷改變了李宏熙過往的看法,使他認為華僑大學是一個不錯的升學選擇。談到華僑大學的優勢時,宏熙說華大是一個以僑生為主的多元化高校,在華僑大學會有機會認識到許多不同國籍的同學,促進大家對其他文化的認識,提供文化交流的平台。

在處事方面成熟了很多是最大的改變

      從中學開始便參與社團活動的李宏熙希望加強自己在管理方面的專業性,所以升大時選擇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相較於其他相關專業,這個科系更加注重人事方面的研究,透過一些專業的培訓去提升團隊整體的能力,在被問到有哪些科目令自己的印象比較深刻時,李宏熙靦腆的回答:“對華大讚許了那麼多,應該也要有些許個人評價。我曾參加過一個對生涯規劃的職業課程,但感覺內地的生涯規劃始終不及澳門的機構做的好與早。大三時我參加了一個創新創業的課程,老師在課程中經常展示其活躍的思緒,運用一些方法去刺激我們,此外,老師同時也會配合內地的新政去設置相對的教學內容。”宏熙認為華大從方方面面出發,對澳門學生在內地或回流發展也進行了不同的定位。當宏熙被問到自己在大學中最大的改變是什麼時,他很肯定的說在自己在處事方面成熟了很多,並且普通話水平也提升了不少,另外,自己在社團工作方面的自主發展也得到改善。他說在做社團工作的很多時候都會發生一些突發的情況,而這些都要靠夥伴們的臨場反應去應對,以上提及的種種都是催使自己走向成熟的原因。

 我的根在澳門

       因為參與了“螢火之光——境外生志願服務隊”的義務工作去幫助內地留守兒童,讓宏熙的未來工作目標也有了變化,他表示畢業後還是希望回澳,說:“我的根在澳門,因為義務工作的影響,我希望未來在澳門的弱勢團體做基層工作。我有位師妹在特殊奧運會裡面擔任助教工作,她說弱勢團體比較缺乏人力資源,也需要社會各界的關心,所以未來有機會想要在弱勢團體裡工作,因為我覺得能幫助人的開心是由心而發的,我希望能透過自己的力量去影響其他人。”

Close Bitnami banner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