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推廣口腔保健,決心踏上從醫道路
在家庭及朋友的薰陶下,崔文浩自小對口腔醫學擁有濃厚興趣。身邊親友經常與文浩討論牙科資訊,他自身亦有感澳門人大都忽略口腔保健的重要性,身邊很多朋友對口腔護理及健康的重視度不足。既然自己對生物、化學有興趣,家人亦鼓勵自己往牙醫這條路發展,文浩便在高二時下定決心選擇醫科專業。最後,他被保送至南京大學修讀口腔醫學系,現在已經是一名大二學生。
當初文浩以為口腔醫學需要學習的學科不會很多,到大學之後,他才發覺頭兩年課程與臨床醫學一樣,要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人體解剖、組織胚胎學等,第三年才分專科。對於來自澳門的文浩來說,剛入學就發現微積分、物理及化學等學科的難度很高,即使很努力溫習,分數也是僅僅合格。相較之下,內地生在高中時期已經接受了高強度的學科訓練,相對更容易能拿取高分。這種壓力直至大一下學期才有所好轉。
遊覽大明湖畔
大學三學分「學習、社團、愛情」,社團學分促個人成長
讀大學之前,文浩也和普通澳生一樣,認為在澳門讀書有利於做兼職,累積經驗及擴充人脈。但離開澳門後,他才發覺倘若願意參與社團活動,其實有更多機會認識來自不同地區的朋友和文化,以及在不同地方讀書的港、澳、台生。文浩同時擔任了江蘇高校澳門學生聯合會(簡稱“蘇澳聯”)的活動幹事,以及南大醫學院學生會的外聯部部長,認識了不同的師兄師姐。文浩看到他們能夠在讀書時很努力,在放鬆時也能玩得盡興,令自己在心態及應付壓力上的態度有所改變。談到會不會因為社團活動而擔誤學習,文浩分享,在參加社團活動的過程中職責雖多,但這樣更能迫使他合理分配時間,做事及溫習反而變得更有效率。社團活動使他的做事能力得到鍛煉,社交技巧得到提升,並擴闊了眼界等。
每次辯論都是一次難忘體驗
跳出自己舒適圈接受磨練,適應生活的大不同
未去南京之前,文浩覺得自己算是獨立,但大一上學期的時侯,南京天氣開始轉凍,經常落雨,加上當時自己腳部受傷,很多課堂都跟不上進度,只能迫着自己一瘸一拐地去聽書。這令文浩心情十分低落,想念家人的情緒持續了好一段時間。但他學會了調整心態,慢慢熬過了這段心情低谷期。時隔半年,文浩已變得越趨成熟,他認為到外面讀書是個不可多得的成長和鍛煉機會。
除了學習上的挑戰,還有生活上的不同需要適應。文浩提到,所住的宿舍為四人間,室友分別來自新疆、雲南及安徽,與室友的相處令他著實地學會尊重不同地方的文化及宗教信仰。“如果要與新疆的室友一同吃飯,就會去清真飯堂”,文浩及室友們亦不會在宿舍內食用含有豬肉的外賣。文浩說文化的差異還體現在宿舍衛生管理上,當初一同生活的時侯,發現大家都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後來文浩便與室友們商討輪流負責宿舍衛生,協調大家生活習慣等。文浩直言和室友們相處帶來了很多樂趣,“與他們聊天能了解很多不同文化及生活習慣。”
回澳向師弟妹分享內地升學心得
蓄勢待發,為未來做好準備
雖然只是剛完成大一課程,文浩卻不忘為未來的職業做好準備。他認為內地醫學對學術研究相當重視,即使是如著名學府復旦大學的醫科畢業生,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進入大城市醫院成為醫生。正因為成為醫生的競爭激烈,在這種競爭環境下培訓出來的醫科生水平更具保證。相較之下,澳門的競爭不算太大,他認為提早培養專科醫生有助專科的發展,亦希望日後澳門會有更多良性醫學競爭,促進本澳醫療業發展。
在未來,文浩希望可以努力學習之餘,亦能夠多在社團內外接觸更多新鮮事物,在學習與課餘活動之間尋找平衡。目標明確的文浩亦計劃在畢業後繼續升學,向專科領域進發,不斷鑽研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