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師益友
一個學生在求學的生涯中一般都會遇上許多的老師,特別地,一個人的一生往往會因為遇上一些“良師”而發生改變,現今在北京師範大學修讀漢語言文學系的大三的鄺子筠就遇到了這樣的一位“良師益友”。鄺子筠在談到為什麼想成為一位教師時,說道:「這是我從初中就萌芽的一個夢想吧。初一那年,我遇到了改變了我一生的中文老師,她博學謙遜,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令我艷羨不已,她所教會我的不僅僅是中文方面的專業知識,更是影響了我日後的興趣、秉性、理想、三觀等等方面。這都是我後來慢慢體悟到的。她給我的影響總是“潤物細無聲的”,從那時起,我希望自己也能衣缽相傳教書育人。這就是她想成為一名教師的緣起。」
盡力做好自己最重要,將自己當成是最大的競爭對手
談及求學路上的困難時,她說起初來到北京時發覺北京和澳門有着一定的文化差異,但這些其實並不難適應,真正遇上的最大的困難是來自學業方面的問題。在一同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你會慢慢感覺到自己和內地生有很大的差距,她想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內地同學的基本功都打得比較紮實,經歷過令人聞風喪膽的“高考”,而這種積累和底蘊造成的巨大距離並不是短短幾個月的功夫就可以追得上的。她說雖然一開始有時難免感到一絲灰心,但後來自己想通了。她說「實際上成績不是要用來和別人互相攀比的,相反,盡力做好自己最重要,將自己當成是最大的競爭對手,訂立目標,再奮力向著所思所想前進相信最後結果一定不會有負你所望。」
大學之道在於尋找理想與學問,請大家謹記要“自律”和“慎獨”
大學的生活不再像高中生活一樣“硬邦邦”,很多事情、時間上的安排都是比較彈性和隨意的,隨著這種看上去好像放鬆了許多的情況,可想而知很多誘惑也隨之而來。相信每個人也抵擋不住這些誘惑,鄺子筠表示自己也是抵擋不住的其中一位。當時,她參加了學生會、籃球協會和校外的澳生社團,但是,在一年下來後,學業、社團、學生會等活動已經將她壓榨的幾乎可以說是體無完膚了。經過她一番深思熟慮後,最後決定將更多的時間和心力擺放在學業和澳門學生聯會內,她說道「事實證明當初自己的決定是沒有錯的,這三年來無論是在學業還是社團活動方面我都覺得學有所成,收穫滿滿;相信以後就算走出大學後,這種懂得選擇與取捨的智慧也定能繼續深深的影響著我。總結來說,大學是一個相對自由的地方,它容許你有個性,要求你自立。但請不要濫用這種自由,自由不是不上課、不溫習的理由。大學之道在於尋找理想與學問。所以,謹記“自律”和“慎獨”。」
選科應以自己的興趣為先
鄺子筠認為選科應以興趣為先,不要太過考慮將來的發展如何,因為現在社會的變化是非常急促的,很多事情都是預料不來的,現在許多看來「吃香」的科目可能在幾年後以後變得沒有需求也說不定,反之亦然。因為始終是你自己要在選擇的學系渡過四年,如你不喜歡,沒有興趣,那可是很難「捱」的事情。最後她希望師弟妹們不要虛度光陰。大學只有短短的四年,時間過去了,就沒有倒帶一說。師弟妹們要把握時間,抱著一顆能刻苦學習的心,做什麼事情都要盡力去做,不要糊里糊塗地矇混過關,因為機會永遠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準備不足就會錯失良機。